5、民營企業進出口降幅小,比重提升。一季度,中國民營企業外貿進出口下降2%,比整體降幅小了4.4個百分點,呈現出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占比較去年同期提升了1.9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當月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6.5%,成為帶動3月份當月外貿好轉的主要力量。
借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海關總署圍繞穩外貿開展的相關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外貿下行壓力加大。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住外貿基本盤的要求,海關總署先后出臺了《關于應對疫情影響 促進外貿穩增長的十條措施》《海關支持中歐班列發展的措施》和《海關支持綜合保稅區發展措施》等多個文件。
在上述新舉措的基礎上,為進一步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2月23日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海關總署于3月6日印發了《關于統籌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和通關便利化工作措施清單》,一共是50條措施,一方面進一步細化落實已出臺的措施,強化相關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一方面,適應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新形勢,推出一系列新舉措,充分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嚴防境外疫情輸入,聚焦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緩解企業經營困難,保障外貿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暢通運轉。
主要有五個方面的措施和成效:
1、簡化通關作業流程。針對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我們全面優化企業注冊、審批、報關、查驗等流程。截至目前,從簡從速為8945家企業在線辦結注冊備案手續;簽發進口食品相關動植物檢疫許可證2768份,用時縮短了37.4%。對進出口防疫物資開辟綠色通道,實現“零延時”通關。取消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急需物資的轉關限制,推行收發貨人“免到場”查驗新模式,有效解決了疫情期間交通不便和查驗時人員聚集等問題。在重點口岸對農產品、食品進口實行24小時預約通關。
2、精簡單證及證明材料。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免予企業在進出口申報環節提交合同、裝箱單等隨附單證。對于辦理業務須驗核紙質材料的,允許先提供電子文檔后補交紙質材料。推行單證無紙化,為企業提供進口貨物檢驗、檢疫證書信息網上查詢、打印服務。積極擴大與國外官方機構檢驗檢疫電子證書聯網核查,比如與荷蘭等有條件的國家實施了輸華證書的無紙化。對符合條件的中歐班列艙單,允許企業歸并報關。方便企業辦理海關知識產權備案,不再要求企業提供相應的貨物證明材料。
3、降低企業通關費用。對受疫情影響未及時報關的進口貨物減免滯報金,延長匯總征稅報關單電子支付時限,目前已惠及1569家企業,涉及稅款164億元,占同期匯總征稅應繳稅款的40%。